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53

主题

0

好友

593

积分

高级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15:38: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国面临的很多 " 卡脖子 " 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基础研究之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中央已多次强调。
7 日,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再次指明我国科技发展 " 大而不强 "" 基础研究及原始创新薄弱 "" 一些关键技术亟需突破 " 等问题,要求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改革更大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很多方面不能 " 平地起高楼 "
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强调,客观认清我国科技创新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等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很多方面不能 " 平地起高楼 "。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近年来,我国在铁基超导、量子信息等领域涌现出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明显," 从 0 到 1" 的突破不多。
此前,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更加注重原创导向,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
" 十三五 " 期间,我国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制定《加强 " 从 0 到 1" 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实施《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等,都是意在把基础研究和底层技术研发作为科技创新的关键突破口。
但基础研究的规律,决定其很难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
这次会议对此作出部署: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要鼓励扑下身子,力戒浮躁和急功近利,各方面齐心协力,扎实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勤于和善于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借鉴相关经验,结合自身创新创造,取得更多成果。
要明显提高基础研究经费比重
稳稳落在月面、完成自主采样、从月面起飞、在月轨交会对接……近期,嫦娥五号连续完成一系列 " 复杂高难度动作 ",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 " 首次 "。
从 " 嫦娥 " 探月到 " 奋斗者 " 号探海,一系列科技成果的涌现,与投入增长密不可分。" 十三五 " 期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 1.42 万亿元增长到 2.21 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 2.06% 增长到 2.23%,超过欧盟 15 个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基础研究经费的增长曲线也迅速上扬,从 2015 年的 716 亿元增长到 2019 年的 1335.6 亿元,年均增幅达到 16.9%。
不过,从占比来看,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总投入的比重在 2019 年刚刚首次突破 6%。世界上主要创新型国家的这一比重大多在 15% 以上。
多年来,科学界对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总投入比重的呼声不断,并建议在加大财政直接投入的同时,构建多元投入、开放合作的科学基金体系。
对此,此次会议明确要求,在用好财政资金的同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力量多渠道持续增加投入,明显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
甘坐冷板凳,也有更大自主权
" 好奇心 "" 甘坐冷板凳 "" 十年磨一剑 "" 自由探索、厚积薄发 " 等等,都是基础研究内在规律的表现,得到科技工作者和决策者的高度认同。
此次会议专门提出,对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要完善待遇等政策,不提不合理的硬性时间要求。
一方面鼓励、褒扬科研人员甘坐冷板凳,一方面也需要根据基础研究特点,营造相对自由宽松的科研环境,让科研人员可以集中精力潜心研究。
科学界一直在呼吁,基础研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原创性越强,不确定性就越大。要避免把需要长期摸索和积累的基础研究过程,作工程式的碎片化处理。
为此,我国近年来不断改革完善科研评价制度,出台破除 " 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 " 系列措施,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推动解决表格多、报销繁、检查多等问题。
此次会议再次作出要求:持续深化科技领域 " 放管服 " 改革,加快破除不合理的管理规定和制度,使科研团队有更大自主权、省心办事。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本文作者:新华网 文字编辑:董思韵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