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54

主题

0

好友

619

积分

高级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08:18: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1 月 1 日,为期 3 天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接近尾声,全球 300 余位顶尖科学家,包括 61 位诺贝尔奖得主,主要通过线上方式参与大会。
平均每天 8 场直播,很多论坛不得不重叠进行。大江东工作室梳理发现,从纵向角度来看,论坛参与人员年龄横跨三代科学家,横向角度,论坛讨论主题涉及多学科、跨领域。并且各类要素采取混搭模式,常常看到顶尖科学家和青年科学家共同探讨技术难点,80 多岁的院士和十几岁的 " 小科学家 " 亲密互动。
病毒、气候、粮食、就业、人口……会场上,顶尖大脑思考硬核话题,金句频出,观点自然不容错过。年轻人应该如何进行价值判断,职业选择,科学家们也有话要说……


论坛现场 季觉苏摄
关于生命和安全,科学家们有 " 冷知识 " 告诉你
" 丙肝已是可以治愈的疾病,但我们却没能研制出丙肝疫苗。在这一残酷前提下,该如何根除它?"2020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 丙肝病毒专家哈维 · 阿尔特认为,丙肝病毒的情况就和目前肆虐的新冠肺炎一样,有很多病例无法确诊,因为没有症状。" 预估现在有 50% 左右的丙肝病毒感染病例没被发现,在发展中国家比例可能更高。" 他说。
要想在没有疫苗的条件下清除丙肝,应该加强全球范围内的丙肝筛查。阿尔特预测,可能要检测全球人口的 90% 才能实现。
" 药价太高,是目前为止最大的障碍,妨碍了上百万有望治愈的患者的治疗。" 他表示,根除丙肝,不单是科技问题,还受到很多限制,例如经费、企业道德和政治倾向。但阿尔特仍认为根除丙肝有望实现。
农业与粮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根本命题。如果你觉得吃鱼只是对健康有益,那么 2011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 · 谢赫特曼会告诉你,吃鱼还对环境有好处——根据全球变暖潜能比算出的食物对环境影响指数,牛肉、面包、白米饭等食物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更大,而鲑鱼、金枪鱼等对环境影响更小。他还指出,中国在海产养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2008 年沃尔夫农业奖得主约翰 · 皮克特关注食品与农业中的可持续集约化科学。集约化生产中的肥料和杀虫剂,虽能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草害,但使用过程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导致 " 可持续 " 方面的问题。他认为,借助可持续的非季节性干预,代替化肥、杀虫剂等季节性投入,通过破解植物信息素秘密,以植物自身释放的化学物质抵御害虫的破坏;通过基因工程来改变或创造新的植物,能为人类社会保留更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
经济和发展如何平衡:顶尖大脑给出 " 解题思路 "
无论是政府、企业或是个体,都逃不过经济不确定性的拷问,这对新冠疫情来说,同样是 " 焦虑源泉 ":什么时候才能有疫苗?经济还将对疫情发展做出什么反应?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尝试通过建立模型来消除不确定性。
201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 · 皮萨里德斯聚焦新冠造成的就业与失业问题:疫情侵袭之前,已出现自动化、智能化趋势,迫使许多工人转行,许多行业在这一趋势影响下改变了经济结构,但总体而言,就业形势稳定。
疫情放大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特征,加速了数字化趋势。当人们愈发习惯于远程工作,那么餐厅、交通等基础服务业都会受影响,教育和生活方式也会进一步发生改变。
在皮萨里德斯看来,经济对于每个群体的冲击力不同,在疫情中能够远程、在线完成的工作,往往属于高收入群体;诸如快递员、售货员等人群,无法在家中继续获得工作保障,这是所谓数字化带来的一条更加难以逾越的鸿沟。
" 人口老龄化 " 对经济发展影响几何?200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芬恩 · 基德兰德借助计算模型指出,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若人口结构没有发生转变,到 2060 年,社会的经济生产将下降 17%;2100 年,这一下降比率将高达 39%。
基德兰德建议:提升女性劳动力的参与比例,或许能够弥补大量退休人员带来的劳动力缺口。近年来,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正不断上升。
疫情会不会改变全球化发展趋势?华夏幸福研究院院长顾强对此说 " 不 "。国家间的经济外循环能够带动世界经济发展,各个国家都能从中获益,有效扩大内外循环将是各个国家的共同选择。
疫情之下,很多大咖提出一个 " 取舍 " 问题:是对抗疾病还是维持经济?二者之间存在对立冲突吗?2013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拉尔斯 · 彼得 · 汉森回答:的确如此。当政府选择以封城之类措施对抗疫病,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冲击。事实上,把人们关在家里同样会产生更多疾病,心理状态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 全球变暖不像是某天的毒太阳。"2017 年京都奖基础科学奖得主格雷厄姆 · 法夸尔借助这个妙喻提醒大家,全球变暖是发生在长时间维度中的,对人类生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未来,有许多地区面临降雨趋势的不确定性,无论是从农业生产者或是市场经营者的角度而言,快速的适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他谈及参与政府气候变化活动的经历,当环保人士的呼吁与部分公众利益有所冲突,如果二者之间能够基于对科学的认识进行对话,冲突或能解决。如果科学家能够不止于汇报科学事实,而是将科学更好融入社会议题,真正提升科学权威性,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 对于气候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科学界早已坚定地达成了一致。但我们并没有采取必要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如何科学行动,而是民众以及政府无法团结一致为了共同福祉做出贡献。这才是我们所面临的重大挑战。"2005 年京都奖基础科学奖得主西蒙 · 莱文提醒,如果碍于利益而为气候变化的努力打折扣,那么人类的未来也将打上折扣;尽管个体或是国家间的差异性显著,但只有意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事实,才能够更好地合作,拥有未来。
科学家重新定义财富自由:" 不开心可能入错行了 "
当下,无数年轻人都在思考:未来要做什么?担心自己能挣多少钱?赚的钱够多吗?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199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前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给出 " 财富自由 " 新定义:有衣可穿,有屋可住,有车可行,不必奢侈,那你就会脱离财富束缚而感到自由。


朱棣文与媒体视频连线。 季觉苏摄
" 我现在开的这辆车用了 19 年,我希望还能开 10 年,不过大部分时间我选择骑自行车,这同样让我惬意无比。" 朱棣文说," 事实上,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最能带来满足感。你们的目标不应当是为了让人们高看你们,而应当是享受你们正在做的事;如果不喜欢现在做的事,你们可能处在错误的岗位,或在从事错误的工作。"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斯坦福大学温泽医学教授罗杰说,科学成果总是由那些自由探索和追随科学之路的人来完成,发现是进步的动力,是通向未来的桥梁。" 发现的本质就是未知,不能被计划和安排所抹杀,它们不应该经由评估后被排到末位。这类现象在全球并不罕见,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解决这一困境,需要的是为人类福祉有着长远考虑的政府。" 罗杰强调说,各国都应该建立起合理的知识框架和投资框架,吸引国内外重要人才,形成一个雇佣年轻科学家的市场。选择科学事业,代表了巨大的牺牲和对科学的热爱,更应该得到重视。
" 探索欲和求知欲本就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它是物种进化的重要因素,激励着我们去探索更遥远的月球和宇宙空间,而对人类内部空间的探索同样宏大而艰巨,这就是人类精神的最好表征。" 罗杰说。
栏目主编:秦红 本文作者:人民日报 文字编辑:赵旭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