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63

主题

0

好友

829

积分

高级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29 17:48: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共中央批准:许昆林同志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常委,蓝绍敏同志不再担任江苏省委常委、委员职务。
省委决定:许昆林同志任苏州市委委员、常委、书记,蓝绍敏同志不再担任苏州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根据公开信息,许昆林 1965 年 5 月出生,福建永春人。1980 年 9 月至 1984 年 7 月,在杭州商学院(现浙江工商大学)商业企业管理系计划统计专业学习。1984 年 8 月参加工作。此后他长期在国家部委工作,曾任国家计划委收费管理司收费一处处长,国家发展计划委价格司收费管理处处长、价格司副司长,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价格司司长、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等职。
2017 年 3 月,许昆林离开了工作 30 多年的国家部委,从国家发展改革委空降至上海任副市长。
初到上海,这位戴眼镜的新领导给人留下了坦诚直率的印象,有时不拘小节。在会上讲话时,他不像大多数领导那样的语调高亢,而是平缓、低沉。进行外事会见时,有时他与外宾交流了十几分钟后,该说的话说完了,会直接询问外方:" 你还有什么问题?" 如果没有问题,双方就起立,握手,愉快话别。
自到任伊始,许昆林就分管食药监、工商、质监、市场监管、物价等工作。而那一阶段,正值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
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后,浦东新区率先推进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大市场监管力量的整合,即 " 三合一 " 改革。从全市看,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继续独立运行,但许昆林到沪 2 个月后,上海就成立了市场监管工作党委,目的在于通过大口党委的方式,更加有效地协调三个局,对三局的整合 " 迈出半步 ",为今后进行更彻底的改革埋下伏笔。
一年后的 2018 年 11 月 28 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建成立,原先三个局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这一改革有利于强化市场监管的效能,形成监管合力。作为分管领导,许市长平稳有序推进了三个局的人员整合、工作职能整合、市场监管改革创新等诸多问题,许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 相关部门知情人士说。
2019 年,许的分工增加了商务、外资外贸,因而筹备进口博览会的任务也压在了他的肩头。
近年来,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一直是上海改革的目标所在。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下,许昆林参与推进了包括 " 证照分离 " 改革,国际贸易 " 单一窗口 " 建设在内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贸易体制改革。
如果要问改革成效如何,上海可以拿出颇具含金量的成绩:实到外资不断创历史新高。特别在受疫情冲击的情况下,上海的外资仍然实现逆势增长。上半年,上海实到外资 102.8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5.4%;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26 家、研发中心 10 家,累计分别达到 746 家和 471 家。
在上海工作期间,许昆林也给同事下属留下了勤奋敬业的印象。2019 年春节,上海一家生物医药公司的产品出现问题,引发舆论关注。时值大年初一,他刚下飞机,还没到家,就接到这个消息。他马上购买了最近一班返沪的机票,整个春节都持续加班。
而一年后的 2020 年春节,疫情暴发,他又为采购口罩、防护服、测温枪等抗疫物资而四处奔忙。
可能由于长期在国家部委工作的经历,他会习惯于站在全国甚至国际角度考虑问题。
分管部门的一位干部说,许市长看到政府文件起草时提出 " 打造世界一流 "" 建设亚太领先 " 等表述,曾委婉提出:国际形势很复杂,我们要努力缩小差距,就别那么高调了吧。
与此同时,当改革步入深水区,地方政府的改革和突破,必然会与现行的规定和流程不符,也就需要与国家部委进行沟通。面对难题,许昆林也展现了担当精神。相关部门的干部回忆说,一次,遇到急迫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许昆林提出:" 我来签字担责,行不行?"
今年 6 月,上海市委全会召开。在小组讨论会上,他没有多说分管的工作,而是谈了对上海使命和定位的看法。他说:上海要把握好战略定位,参与全球竞争,必须有舍我其谁的气势和担当。他分析说:遇到问题,不能简单说 " 不行 ",关键是要有更多的智慧,能拿出办法解决,这样才能突破制度性的障碍。
这一席发自肺腑的话,道出了他心底对上海的深深期待。
从 2017 年 3 月底至 2020 年 9 月底,许昆林在上海工作整整三年半。随着对上海的了解不断加深,他由衷接纳和认同了这座城市。临别之际,他还在推进上海的早餐工程建设,又为上海百姓做了一件实事。
9 月 27、28 日,是许昆林在上海工作的最后两天。胡春华副总理来沪考察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情况,这恰是他分管的领域。28 日下午 4 时,上海市 " 白玉兰荣誉奖 "" 上海市荣誉市民 " 称号颁授仪式举行,许昆林致辞,以上海市副市长身份出席了最后一个活动。
此次赴苏州主政一方,将给许昆林提供更大的平台,而放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看这个变动,或许更有深意。
关于上海和苏州的关系,苏州民间有一个说法 " 大树底下的碧螺春 ",上海就是大树,苏州就是大树底下的碧螺春。与 " 大树底下不长草 " 的 " 定理 " 相反,喜阴的碧螺春正好可以在大树底下茁壮成长,双方相得益彰。
作为长三角经济和人口总量第一、第二的城市,上海和苏州 " 地域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 ",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苏州因通过发展乡镇企业的 " 苏南模式 " 闻名全国,在那次创新中,来自上海的 " 星期日工程师 " 们穿梭在苏州的小桥流水中,带去了上海国营大厂和科研院所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成为带动苏州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
之后,苏州在上海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苏州就定下一个基调,上海做的,苏州一般不去做,而苏州要做的,是上海不想做、不便做,或者做起来成本太高的产业。比如,同样是发展信息产业,上海发展软件,苏州就主攻硬件;上海大力发展金融业等第三产业,苏州结合自身特点做起了加工业。看上去是 " 低姿态 ",实际上却落了 " 真实惠 "。这是苏州顺应了市场经济的比较优势规律,实现了在产业、产品研发方面的 " 错位 ",推动了苏州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才能有效促进长三角的高质量发展。拥有国家部委和上海双重工作经验的许昆林显然深谙此道。
栏目主编:孔令君 本文作者:吴风 文字编辑:孔令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