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67

主题

0

好友

823

积分

高级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2 08:26: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位于复兴中路 1331 号的 " 黑石公寓 " 建造于 1924 年,早期也被称为 " 花旗公寓 ",是一幢带有巴洛克特征的折衷主义风格建筑,近年来随着对其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 黑石公寓 " 的知名度随之与日俱增,似乎大有与 " 武康大楼 " 并驾齐驱之势。


黑石公寓
3 月上旬,历经 3 年多保护性修缮与业态布局后,96 岁 " 高龄 " 的黑石公寓重新向世人开放。位于公寓底楼的书店试运营 1 个月来,已成为社交网站上新的热门地标。
关于 " 黑石公寓 " 的历史曾有许多谜团尚未解开,这幢公寓的建造方是谁?又有哪些名人曾经在这里留下过身影?
" 黑石公寓 " 的投资建造者
" 黑石公寓 " 由谁投资建造的呢?据蒋杰《沪上 " 黑石公寓 " 往事》所述,建造者是一位名叫 "James Harry Blackstone" 的美国传教士,他的汉名为 " 宋合理 ",1879 年出生,美国美以美会传教士,他的父亲也是一名传教士,名 Williams EugeneBlackstone。宋合理的父亲被视为美国司徒基金的创始人和首任监管员。该基金旨在推动与资助犹太群体中的传教活动。宋合理于 1906 年来华传教,长期在南京和上海一带活动。
说到 " 美以美会 ",大家可能还不是特别熟悉,实则 " 美以美会 " 与 " 监理会 " 是一脉同源,均来自于基督教 " 卫斯理宗 "。" 卫斯理宗 " 产生于 18 世纪的英国,创始人为约翰 · 卫斯理,后来逐步传到美国及加拿大等地。美国在 " 南北战争 " 结束前有代表 " 南方种植业奴隶主 " 与 " 北方工业资产阶级 " 的两派势力所组成,故而 " 卫斯理宗 " 在进入美国后也被分为南北两大派系," 南派 " 于 19 世纪中叶进入上海,被译成 " 监理会 ";而 " 北派 " 则于 19 世纪末进入上海,被译成 " 美以美会 ",两派后于 1939 年合并,合称为 " 卫理公会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些渊源,故而在黑石公寓较早期的入住者中,就有不少是来自于美国的侨民或是教会人士。


黑石公寓旧照
" 监理会 " 曾在近代上海历史上留下有慕尔堂(现沐恩堂)、景林堂(现景灵堂)、中西女中(现市三女中)等数量较多的历史掌故,与之相比," 美以美会 " 留下的故事相对 " 乏善可陈 ",据《西风落叶:海上教会机构寻踪》所述," 美以美会当时在上海只有一个办事处,没有独立的教堂或其他事业 ",笔者推测这或许就是 " 黑石公寓 " 在过去一直鲜有资料可寻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因为 " 美以美会 " 在过去的上海活动记录极少,故而在客观上导致与之有关的 " 黑石公寓 " 鲜有文字资料流传下来。


慕尔堂(现沐恩堂)


景林堂(现景灵堂)


中西女中景莲堂(现市三女中五四楼)
除了投资建造 " 黑石公寓 " 外,身为司徒基金在华负责人的宋合理,还长年致力于推动与资助基督教在犹太人群体中的传播,1919 年,他亲自前往河南开封并寻找到了部分生活在当地的犹太后裔。据说这是一个在北宋年代就开始在开封定居下来的 " 特殊群体 "。《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上海犹太人》一书中曾这么记录:19 世纪起,欧美一些犹太社团逐渐对已经被同化的中国开封犹太后裔产生了兴趣……上海开埠后,上海犹太人对开封犹太后裔的情况也非常关注,并积极协助国外犹太教团体寻找联络……上海塞法迪犹太社区于 1900 年 5 月 14 日成立了救援中国犹太人协会,旨在研究中国犹太遗民的起源、发展和历史,保存一些犹太旧址和遗物,必要时修复一些纪念遗迹… ",同 " 救援中国犹太人协会 " 相似,宋合理也曾在该领域内作出过自己的努力,但结果收效甚微,其在开封犹太后裔中的传教活动并未取得成功。
熊希龄毛彦文夫妇曾入住这所高档酒店
" 黑石公寓 " 在其建成初期,是以 " 酒店 " 的面貌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其设施的先进与豪华曾令当时的人们叹为观止,当时《北华捷报》曾这么记载:" 黑石公寓所有卧室都将提供冷热水的浴室。厨房内均配有冰箱、煤气灶及小型洗衣设备。为了满足住客的种种需求,公寓内还设有四季恒温泳池、餐厅和舞厅。大楼的顶层是一座屋顶花园、可以俯视附近大部分街区。在户外,还设有 3 座网球场及 12 个停车库。在服务方面,如果客人需要,公寓还可提供餐食服务…此外公寓还提供了电梯、中央供暖和佣人服务 "。这样一幢在当时几乎接近完美的公寓究竟由谁设计的呢?历史学者薛理勇揭晓了答案: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藏有黑石公寓的原始图纸,标明了建筑的设计单位,是 Truscon Steel Co. Shanghai,估计是美国的一家工程公司在上海的分公司。


旧时 " 黑石公寓 " 招租广告
如此华丽的 " 酒店式公寓 " 想来当年一定会吸引来许多尊贵客人的入住,而其中最为知名的就非熊希龄毛彦文夫妇莫属了。


熊希龄毛彦文夫妇
熊希龄(1870 — 1937),字秉三、湖南沅州府凤凰厅(现凤凰县沱江镇)人,曾被时人称之为 " 熊凤凰 ",他在北洋政府时期曾担任过国务总理,后又广泛涉足慈善、实业等领域并均颇有建树,在事业上可谓是多点开花。与成功的事业相比熊希龄的感情生活则可以用 " 艰难曲折 " 来形容,他在与毛彦文结婚前曾有过两次婚姻:原配廖氏于清末时在湖南芷江县病故,而继室朱其慧虽与熊希龄情投意合,但也于 1931 年 8 月间在北平不幸病逝,熊希龄曾为此悲痛欲绝。
毛彦文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才女,浙江江山县人,1929 年时曾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教育行政与社会学并于两年后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在暨南、复旦两所学府任教,是位名副其实的 " 双料女教授 "。事业蒸蒸日上的她在情感问题上却也有着难以言表的苦衷,毛彦文早年曾由 " 父母包办 " 聘与某钱庄少东为室,后因坚决不从而逃婚,后又与其表哥、东南大学教授朱君毅订立有婚约,但却又遭朱君毅毁约,毛彦文为此在感情上遭受重大打击……最终 37 岁的毛彦文在好友朱其慧侄女朱曦的介绍下嫁给了时年已 66 岁的熊希龄,据说,熊为此还将自己蓄了多年的长髯尽数剃去。
1935 年 2 月 9 日,熊希龄与毛彦文的婚礼在当时上海的慕尔堂(现沐恩堂)举行,而他们的 " 新房 " 就设在黑石公寓内,据《申报》记载:"(熊毛)二人的新房设在(黑石公寓)3 楼 36 号,该房每月租金 148 两,为二等客房。内有会客室 2 间,卧室 2 间,同时附设厨房和浴室,并配有一名男仆。除酒店配备的设施之外,新房内还挂有马相伯所赠对联,恽寿平所题吴门女史范雪仪的工笔人物画八幅及一些西洋名画… "1937 年 12 月 25 日,熊希龄因病去世,毛彦文之后一直没有再嫁。


沐恩堂内部(熊希龄毛彦文的婚礼曾在此举行)
从 " 豪华酒店 " 蜕变成出租公寓
同其他外商投资建造的公寓一样,抗战以及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也同样给 " 黑石公寓 " 的经营带来的不小的麻烦,至 1942 年 " 黑石公寓 " 已经完全从一座 " 豪华酒店 " 蜕变成了一幢真正意义上的出租公寓。


黑石公寓顶层细部装饰
1956 年 3 月 26 日,一位曾经协助过 " 上海拉贝 " 饶家驹从事过抗战难民救济的男士带着他年仅 9 岁的儿子入住 " 黑石公寓 ",这位男士名叫潘大成,而他的儿子就是前文提到的《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上海犹太人》的作者潘光。据《爬上黑石公寓的顶楼》所记述:潘光的父亲潘大成,1911 年生于海南,幼时在越南长大,因越南当时为法国殖民地,因此潘大成从小接受法语教育。上世纪 30 年代,潘大成到上海深造,考入位于法租界吕班路(今重庆南路)上的教会大学震旦大学。在这里,他结识了法籍天主教神父、震旦大学教授饶家驹…能说一口流利法语的潘大成,受中共党组织派遣,成为饶家驹的助手。他协助饶家驹在安全区开展救济工作,后来受饶家驹委托接管了国际救济会第一难民收容所的工作… ... 走入黑石公寓的新家时,还能看见三房一厅的空间里,留有上任房客的私人物品和印有外文的书籍杂志。楼内,电梯、中央取暖设备、餐厅和舞厅等生活场所的存在,以及室内的西式装修风格,无不鲜明地留有外侨过去在这里生活的痕迹… ...


黑石公寓内的亮点:各式马斯克拼花地面
如今的 " 黑石公寓 " 以入驻其中的 " 幸福集荟 " 书店而受到了越来越多阅读爱好者的青睐,人们在此感受纸质,享受阅读,一个崭新的沪上网红新地标正在崛起中……
栏目主编:王海燕 本文作者:邱力立 文字编辑:王海燕 题图来源:作者供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