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63

主题

0

好友

793

积分

高级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25 11:48: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湖北省卫健委通报,2020 年 4 月 24 日 0 — 24 时,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0 例,无境外输入病例。全省新增病亡 0 例。全省新增出院 24 例,其中:武汉市 24 例。
通报提到,目前仍在院治疗 23 例,其中:重症 0 例、危重症 0 例,均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隔离治疗。现有疑似病例数为 0,当日新增数为 0,当日排除 0 人,集中隔离人数为 0。累计追踪密切接触者 281874 人,尚在接受医学观察 1712 人。
通报称,4 月 24 日,全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20 例,转确诊 0 例,解除隔离 11 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 553 例。
重症患者清零,湖北是如何做到的?
据湖北日报消息,4 月 24 日上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 90 岁新冠肺炎患者张大爷,核酸检测转为阴性,他是我省最后一例新冠肺炎重症治愈患者。至此,湖北、武汉重症病例实现清零。从 1 月 21 日全省首次通报新冠肺炎疫情至 4 月 24 日,跨越了 95 天。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省 17 万一线医务工作者与来自全国 30 个省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人民解放军的 346 支医疗队、4.26 万余名医护人员一道,用血肉之躯筑起捍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长城。其中,1 万余名重症专业医护人员援鄂,约占全国重症医护力量的十分之一。
三个多月来,白衣战士们成功治愈 6.3 万余名患者,重症患者治愈率约 89%。
采取 " 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 策略。1 月底、2 月初,我省先后确定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协和医院西院等一批高水平医院集中收治重症患者,重症患者救治床位从不到 2000 张迅速增加到 9000 余张,实现从 " 人等床 " 到 " 床等人 " 的重大转变。同时,国家救治专家组成员进驻重症、危重症患者定点医院。
珍视每一个生命。抗疫斗争中,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被放在第一位。医务人员面对各种医学挑战,努力创新、积极协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历经 39 天 ECMO 生命支持的 51 岁患者王强 " 重生 ";闯过呼吸窘迫、炎症风暴等三次生死拉锯战的陈先生搏回一命。
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是医疗的重点。" 重症、危重症患者中的高龄老人,由于基础疾病较多,救治难度更大。"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说。医护人员不畏艰险,直面挑战,3600 余名 " 危中之危 " 的 80 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获救,救治成功率近 70%,其中,年龄最大的 108 岁。
科学精准救治,对危重症患者实施 " 一人一案 " 式管理;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重症患者住院天数平均缩短两天以上;建立多支专科先锋队,各个阻击病毒对器官的攻击;建立战时医务处,统一调配救治资源。许多突破常规的方式方法被运用,为挽救患者生命,竭力而为。
" 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实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清零,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也彰显了不屈的中国力量。" 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赵建平感慨。
这个 " 清零 ",有何重要意义?
据央视新闻报道,4 月 24 日,随着武汉最后一例重症患者新冠肺炎治愈,武汉重症病例实现了 " 清零 "。记者日前专访了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他表示,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形成了宝贵的经验,可与世界分享。


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表示," 湖北武汉危重症治疗现在 " 清零 ",这标志着湖北武汉保卫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新冠肺炎治疗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也标志着我国重症医学呼吸科、感染科治疗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武汉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病例 " 清零 " 后,一些患者因为患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仍在医院接受悉心治疗。
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表示," 新冠肺炎的治疗结束之后,一些其他患有基础病的患者,正在相关学科进行专门的治疗,都在武汉高水平的医院进行专科的治疗。这方面已经做了妥善的安排。"
来源:荆楚网综合湖北卫健委官网、湖北日报、央视新闻
编辑:桂思敏、王真
出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另据长江日报:
重症危重症病例全部清零
武汉是如何做到的


4 月 24 日,随着最后一例重症患者新冠肺炎治愈,武汉重症病例实现清零。这是 4 月 13 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照顾下,身体逐渐恢复
通讯员刘瑜 摄
武汉 " 零 " 时刻
3 月 13 日 首次出现新增疑似病例为 0
3 月 18 日 首次出现新增确诊病例为 0
4 月 23 日 危重症病例清零
4 月 24 日 重症病例清零
4 月 24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随着最后 1 例重症患者新冠肺炎治愈,武汉危重症和重症病例全部实现清零。从最高峰近万例在院重症患者,到如今危重症和重症患者全部清零,武汉重症救治率划出一条漂亮的下滑线。
关口前移对重症患者精准预判积极救治
1 月 27 日,在武汉市肺科医院,一位 84 岁的患者高烧不退,血氧仅有 50%,还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救治难度极大。
这位患者的情况是新冠肺炎重症救治难的典型缩影:多器官受累、病情进展突然加快、多伴有基础疾病。也是在这一天,中央指导组进驻武汉,调兵遣将,直面挑战。
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中南医院、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协和医院西院区等一批高水平医院先后被确定为重症患者集中收治医院。
最初的两周,意外常常发生,在经历了几位患者的去世之后,负责接管同济光谷院区 ICU 病区的华山医疗队提出关口前移、提前介入、提前治疗。
" 精准预判是‘治疗关口前移’的前提。" 华山医疗队第四纵队领队李圣青教授说。2 月 17 日,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ICU,一名 50 岁危重症患者被实施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后,血氧饱和度仍然没有得到改善。18 日,华中科大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副教授周宁提出给他使用 ECMO ( 体外膜肺氧合 ) 以缓解他的低氧血症。
2 月 28 日 11 时 30 分,在和医护人员共同抗击病魔 10 天后,这名患者顺利脱离 ECMO 和有创呼吸机,转危为安。
" 没有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只有没有发现的病情变化。" 在同济光谷院区的病例讨论会上,无锡医疗二队的专家强调,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一定要比普通患者更细心,在病情恶化之前就留意到某些指标的变化。
对于重症患者的治疗关口前移,中央指导组总结出更详细的建议并写进指南,每一项指标都以 " 小时 " 为时间节点。
据专家组成员、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教授介绍,通过研究大量病例发现,很多患者用无创通气、高流量吸氧时间太久,患者的氧饱和度一直在 80%~90% 以下,甚至更低,这样拖至一周甚至 10 天后,患者氧合指数早就小于 50 毫米汞柱了。而提出 2 小时、24 小时这些时间节点,目的就是为了临床好操作,加强对重症患者的积极救治,关口前移。
合力攻关
多学科探索更科学诊疗方案
" 快快快!病人出现不明原因出血,赶紧请求多学科会诊!"3 月 22 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 ICU 病房内,2 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大出血,病情危急。
但患者正在 ICU 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和 ECMO 治疗,不宜运送去手术室接受手术。院方迅速拉来无影灯,准备好手术器械,在病房里开始手术。经过该院胃肠外科、心内科、消化内科、介入科、麻醉科、ICU 等多学科专家团队联合广东医疗队专家组全力救治,2 名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 细节!团队!" 这是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张西京眼中的关键,也是火神山重症医学一科与死神较量的 " 看家本领 "。30 名医生、50 名护士来自呼吸科、消化科、神经科、麻醉科等不同医院、多个科室。在这里,每个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执行,都是学科团队协作的成果。
类似协和医院西区和火神山医院这样的多学科、多团队协作,在各重症收治医院都是常态。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更是组建了一支由护心、保肾、护肝、护脑、气管插管、营养支持、中药特殊治疗、康复 8 支小分队组成的 " 特战尖刀连 ",为 17 支医疗队服务,弥补各医疗队的 " 短板 "。
" 多学科联合救治,与其说是医学专业结构上的合作,倒不如说是本地医院与各驰援医疗队组织结构上的协作。" 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院长刘继红说。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整合救治力量,成立病情评判、联合救治、降低病亡率等专家指导小组,在李兰娟院士带领下,推出抗病毒治疗、抗休克治疗、抗低氧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抗继发感染,同时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微生态平衡的 " 四抗二平衡 " 救治策略,并将人工肝、微生态、干细胞等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救治,ICU 病亡率由原来 80% 以上降至 15% 以下。
"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往往存在多个器官功能损害,多团队多学科协作非常必要。" 广东医疗队领队张挪富说,新冠病毒不仅会导致肺部的损害,还会引发肾脏、肝脏、心肌等损害。
中西医携手战疫也堪称一大 " 亮点 ",据统计,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症患者占比超过 90%。
此外,从各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新冠肺炎病区以来,各定点医院就逐渐建立了战时联合医务处,规范的专家会诊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由医疗队和本地医务人员共同组成的专家组形成合力,在典型病例分析指导中为重症救治探索更为科学、精准的诊疗方案。
一人一策
精准施治降低病亡率
3 月 27 日,协和西院重症 ICU 病房内,64 岁的陈先生和 69 岁的梁先生各种生命监测仪器平稳运转,对病程均在 2 个月左右的危重患者,维持这一结果十分不易。
就在 4 天前,两人同一天经历了一次大出血,协和西院的专家与广东支援武汉协和西院 ICU 医疗队联手,24 小时生死竞速才救回生命。
ICU 的危重症救治是难中之难。同是大出血,出血原因、部位不同,治疗方案也截然不同。陈先生是脾脏出血,由协和西院介入室、心血管内科的专家担纲,通过介入手术堵住出血点。梁先生则是消化道大出血,由协和胃肠外科专家主刀,截断出血部位。
两台手术能够成功,除了团队的精诚合作,更是在细节上一丝不苟。在陈先生的介入手术中,训练有素的白衣战士们紧盯心电监护仪,发现异常当机立断,飞速抽吸药液,推注肾上腺素等治疗手段果断执行,维持心跳不停摆。
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协和西院总协调人汪宏波介绍,一人一策,其实就是两个字,一个守,一个盯。病情随时都会有变化,守住病情,就守住了生命,要靠细心、耐心、责任心。
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长、救治难度高,需要综合施策、精准施治,特别是对危重症患者实行 " 一人一案 " 管理。
4 月 1 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77 岁的刘爷爷在接受了 52 天的精心治疗后终于出院了。据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队长吕国悦介绍,刘爷爷年纪大,10 年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史,还有阿尔茨海默症,这类患者往往病情变化更快,治疗方案需要细化再细化,呼吸支持、药物支持、营养支持一个也不能少,需要医护人员日夜陪守。
" 及时发现器官功能损害先兆,提前干预是降低重症病亡率的重要手段。"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 CCU ( 冠心病监护病房 ) ,河南商丘第一人民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韩传恩说,为确保救治的精准性,他们每天会对所有危重症病例进行排查,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有无呼吸困难等,评估风险,根据个人病情随时调整诊疗措施。
设备尖端
ECMO、人工肝等做到随需随用
在与死神搏斗两个月后,4 月 5 日上午,38 岁的彭先生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南五病区出院。
两个月中他多次病危,成为院内专家多次会诊的疑难案例。在对症支持治疗、气管插管等多种方式治疗无好转后,2 月 13 日,金银潭医院夏家安医生团队和湖南医疗队一起为彭先生用上了 ECMO ( 体外膜肺氧合 ) ,同时针对其肾功能衰竭等症状,进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 总共为他输注超 5000 毫升血浆,相当于 2 名成人的常规血浆量,最终抢回一命!" 夏家安感叹地说。
对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来说,单价百万元的 ECMO,因为能够替代患者的肺功能,而成为他们最后的生命屏障。疫情发生后,武汉急缺 ECMO,而国内又无生产企业。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协调,两架飞机接力飞行近万公里,将 16 台 ECMO 从德国法兰克福经北京运抵武汉;各地各部门联手,从国内调运近 80 台 ECMO 紧急驰援武汉。
" 什么叫生命至上?就是不计成本、不惧困难,只要抢救有需要,再贵的药品、设备也要安排到位。" 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院长刘继红说,该院区共救治 1462 名患者,高峰时期有 21 台 ECMO 随时备用。
约有 5% 的患者,会用到 ECMO 的升级模式,即 VVA-ECMO,可提供心、肺两个器官的功能。3 月 21 日晚,来自北京、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内蒙古六省市自治区 10 家医院的 12 名呼吸、重症、心外等学科的 12 名专家联手,用全球最高生命支持仪器 VVA-ECMO 为一名已经休克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争取到生的希望。
除 ECMO 外,人工肝、血浆置换等尖端使用技术设备也做到了随需随用。
随着临床救治经验的不断累积,诊疗方案不断迭代升级,形成新冠肺炎重症救治的 " 中国经验 "。当前,战疫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用心用情敬佑每一个生命!
( 长江日报记者王恺凝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