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738

主题

0

好友

2224

积分

金牌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6 01:50: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文字数:2354|预计 4 分钟读完
真正亲历 40 年全程的内地企业家,恐怕只有 76 岁的何享健,他以 " 乡镇企业改组上市的先行者 " 入选百位先锋。
有统计," 改革开放 40 年百位改革先锋 " 中,有 27 位来自企业界,是 40 年来中国商业持续进步的代表。然而,很少有人真正穿越了 40 年历程。
多数人是陆续加入这一伟大进程的,比如,马云创办海博翻译社是 1992 年,马化腾创业在 1998 年,更早一代的柳传志,建立联想在 1984 年,1978 年时,他还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一位工程技术员,海尔张瑞敏砸冰箱发生在 1985 年,同年,李东生成为 TCL 通讯设备公司总经理。
真正亲历 40 年全程的内地企业家,恐怕只有 76 岁的何享健,他以 " 乡镇企业改组上市的先行者 " 入选百位先锋,同时入选了 " 改革开放 40 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 名单,荣膺 " 双百 "。
其实,美的前身可追溯到 1968 年,在顺德北滘土生土长的何享健当街道干部时,看着乡亲们为找不到一天 6 角钱的活发愁,就和 23 位居民集资 5000 元,创办 " 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 ",生产塑料瓶盖等小型塑料制品,慢慢延伸到药用玻璃瓶 ( 管 ) 、皮球、汽车挂车刹车阀等,直到后来由电风扇进入白电领域。
何享健是真正起于阡陌,来自社会的最基层,高小学历、辍学务农,做过工厂学徒,甚至连普通话一样不标准,作为农村社区的 " 能人 ",靠一口铁锅起家。
神奇的是,整整 50 年,他克制了财富带来的诱惑,带领缔造的企业穿越了各种风浪,从多次的经济周期和产业轮动中涉险而过,成长为千亿级巨型企业:2017 年,美的集团收入达到 2419 亿。


何享健曾回顾说:" 虽然美的是从 1968 年开始创业的,但前 10 年只算是小孩子,搞不出什么名堂。美的真正发展起步,还是得靠改革开放。" 确实,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他,从另外一个角度,与他同辈的很多人,早年有更高的起点、更显赫的名声或者更大的规模,最后都消散在历史长河当中,而这个带着 " 乡镇企业 " 浓重历史标签的人,却能基业长青,善始善终。
就企业而言,在一个充满变动的长周期内,要始终留在舞台上非常不容易。" 庸人毁于惰,才人败于傲 ",何享健无疑是洞察先机、超前创新、敢于行动的能人,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在数十年的成功中,其管理风格,始终是低调务实、藏锋守拙、有所不为。
能力圈原则
在美的发展历程中,何享健相当长时间聚焦于白电,曾先后拒绝过手机、数码相机、电脑、DVD、电力等投资机会。


" 一个企业的产业战略要按照企业的能力和特点去设计。用我的话讲,我们要赚自己能赚的钱。很多人赚钱很容易,但你不要三心二意,不要太贪心。所以,我一直把握住自己,做好自己的白色家电……我的部下、朋友给过我很多意见和主张,但我很清醒,要抓住自己的优势,赚自己能赚的钱。" 何享健曾经这样说,而他坚持的 " 能力 " 指的是两点:一是掌握产业链中核心部件的能力;二是在领域中有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才。
何享健不是没有动心过,2004 年,国内掀起一股 " 国退民进 " 的并购高潮,他谈过电力、高速公路、锅炉等十来个项目," 后来冷静下来,全都停止了 ";进军过汽车项目,也忍痛及时收手了。直到 2004 年,他才涉足地产,而且是从佛山开始,相当长时间在珠三角发展,2010 年后才走出广东,节奏与其能力成长保持一致。
学习型组织
何享健曾自述," 我原来读书少、文化低 ,  为了实现目标 ,  自己本身要有一个适应性。要不断学习 ,  接受新事物 ! 要更新观念 ,  树立现代意识。办企业后 , 我的‘书本’就是堆积如山的文件 , 要熟读 ,  要批复 ,  学了不少东西。"
1992 年底,国务院决定选择少数优质股份公司上市,公开发行股票,广东有六个指标,何享健主动请缨,将美的作为股份制产权改革的 " 试验田 ",他并不懂股份制改革这种高深的学问,但是 " 有关注、有研究、有听专家的,超前进行了产权改革 ", 美的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组而成的上市公司。
2007 年,《中国企业家》采访他,他开始就说," 我读过你们写的德隆,那时他们还没有出事,但危机已经出现了。看到这些,一下子冷静下来想想,自己的管理能力、资金、人才,根本支撑不了。 "
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只将学习并不简单视作个人的修养,同时也将企业开放出来,转身向外,向最先进的同行学习,成为学习型组织,直至反客为主,将当年的榜样收购了。比如,美的在同行中最早引进日本全自动生产线,早年学东芝、学三洋,后来,收购了三洋的磁控管工厂、东芝的白电业务。
利益相关者视角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美的和万向早年都是集体企业,在一段时期内,并未实际出资的政府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因为产权的窒碍,许多同辈企业家都成为悲剧,而他们两个人,都以充分的耐心和娴熟的技巧,以时间换空间,妥善地解决了产权问题。
何享健没有将企业成功简单归因于个人,而是非常公允地强调了政府的作用," 美的给政府贡献了很多利润、税收,企业创利的时候,政府没有拿出一分钱,只是挂了个红帽子,但是那个时候就是因为有了这块招牌,企业就能发展得更好。所以要辩证地去看……我们是做企业,不依赖政府,但政府提供的有利条件要利用起来。"


美的股权改革起始于 1992 年公司上市,直到 2001 年才完成 MBO,用了整整 10 年持续推动的股权与管理改革,最终管理层成为真正的主人,并始终与当地政府保持着良性互动。
何享健处理问题的视角,充分考虑到了利益相关者,为此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生态,这也适用于内部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充分照顾到他们的利益,本质上体现的正是同理心、是 " 不傲 "。
" 用人才是艺术,要有一个好的机制约束他、激励他 ,  否则死水一潭 ,  没有活力……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 ,  要能吸纳人 ,  管好人 ,  发动人 ,  尊重人。" 何享健说,早在 1995 年,他在美的就推行年薪制,公司管理者的个人收入成倍增加,年薪最高可达 20 多万元;1997 年,建立 " 模拟股份制 ",开始探索对高管人员实行股权激励;2011 年,何享健将集团 3% 的股权奖励给 50 多名职业经理人,后又启动多轮股权激励,以实现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有一句来自《管子》的古训意义深邃—— "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何享健所践行的原则,也恰是如此。
(专题)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