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69

主题

0

好友

608

积分

高级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20:07: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荣获 "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 荣誉称号的个人中,有这样一些知识界代表。他们以山野乡村为人生舞台,默默追寻内心梦想——
脱贫路上,用智慧和坚守培育幸福之花
编者按
我国知识界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无私奉献,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付出辛劳汗水乃至生命。他们许多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活跃于基层党组织中,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的,"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呕心沥血、建功立业 "。我们特邀夏森、李玉等楷模分享心得,并请同事、亲朋讲述黄文秀、张小娟两位不幸逝去的楷模带来的激励与感召。让我们在这些故事中,感受中国脱贫攻坚的制胜密码,体会中国知识界胸怀大局、心有大我的炽热情怀。
【聆听 · 讲述】
" 我资助的孩子,一定要热爱祖国 "
讲述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外事局研究员 夏森
几天前,我得到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荣誉,习近平总书记还亲自为我和其他几位获奖同志颁奖。见到总书记的那一刻,我真想站起来向他致意啊,可手撑着轮椅刚试了两次,总书记就轻拍着我的肩膀,自己俯下身来给我颁奖。看着总书记的笑容、听着大家的掌声,我心里很激动,也有些不安:这些年来,我只是坚持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尽我所能帮更多孩子受教育,而我做的,还很不够。


2020 年 7 月 22 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举办的支教团送别晚会上,支教老师(中)接受同学们的祝福。新华社发
我的一生仿佛与陕西这片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缘分。1938 年,15 岁的我在理想的指引下来到延安,当年 4 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将个人的理想信念融入实现祖国独立富强的伟大使命中。


夏森生活照。光明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我一直从事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离休后,我和先生汝信一致决定:当年是老区人民培养我们成了干部,今天,我们也要尽己所能,为老区的孩子们出一份力。2006 年,我开始捐款帮助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的贫困孩子们读书。从此,捐助没有停下过,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这条纽带也越来越紧密。
2006 年,我为丹凤县龙驹寨镇西街小学捐了 2 万元添置桌椅。2008 年,又为他们捐了 2 万元用于奖励优秀少先队员和 " 三好学生 ";还捐了 20 万元为龙驹寨镇赵沟小学建设教学楼。后来,我和先生觉得,零零星星资助解决不了大问题,不如拿出更多钱,做些影响更大、能带动更多人一起参与的事情。于是,2013 年,我们拿出 100 万元设立了 " 夏森助学金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同事们的帮助下,这个助学金形成了管理办法,也有了严格的审核标准。我对帮着起草管理办法的同事反复强调:选择受资助的孩子,最重要的标准是思想品质要好,一定要热爱祖国。目前,我一共为助学金投入了 176 万元,用于丹凤县和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的教育扶贫,资助家庭贫困大学生和高三学生上学。
夏森奶奶对资助的孩子们有什么期待?她为党的生日送上怎样的祝福?请扫码观看视频。
我和先生的生活都很简单,钱够用就行,没有什么花销特别大的地方。攒下的钱,都被我们投入到了助学中。15 年来,我一共出资 200 多万元,资助了 182 名家庭贫困大学生、60 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高三学生完成学业。除了捐资助学,我还多次响应党组织号召通过特殊党费等形式献出一份心意。汶川地震发生后,我拿出 2 万元捐助灾区。2020 年,我又拿出 10 万元积蓄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对这些年资助的孩子们,我和先生一直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些孩子非常懂事,常写信把学习生活情况详细告诉我们。还记得 2016 年新学年开学前,丹凤县 32 名来自环卫职工家庭的孩子给我手写了一封感谢信,工工整整签上了每个人的名字。他们考上了大学,我的资助解决了他们的学费问题。孩子们说:" 我们决心把您的关爱化为一生前进的动力,当下好好学习,学成报效祖国,以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报答您的大恩大爱。" 这样的时刻,总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们都能好好学习,爱国家,爱人民,孝敬父母,让中国真正成为一个强国,永远不受人欺负。
我和先生都是老党员,回想起这么多年的沧桑巨变,我们都非常欣慰,因为我们的命运与新中国的命运紧紧相连,我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从未动摇。在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我要衷心地说一句:" 希望全党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努力奋斗,早日实现中国梦!"
受资助学生来信(节选):
夏奶奶,我们经过多年寒窗苦读,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这原本是件大喜事,但我们和家人由于开始发愁学费,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正在这时,您向我们伸出了温暖大爱的手,给我们每人资助 2000 元,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在此,我们向夏奶奶表示衷心的感谢……夏奶奶,即使千言万语,也说不尽我们和家人对您的感激之情,是您给了我们希望,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我们决心把您的关爱化为一生前行的动力,当下好好学习,学成报效祖国,以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报答您的大恩大爱!
32 位受助生
二零一六年八月二十五日
小小食用菌,撑起脱贫致富大梦想
讲述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 李玉
我来自吉林农业大学,一辈子和菌菇打交道,也因为菌菇,和广大贫困农村结下了不解之缘。2020 年 4 月 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柞水考察,夸奖当地农民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柞水木耳正是我们吉林农业大学在柞水县对口帮扶的精准扶贫项目,而我是这个团队的领衔专家。总书记的点赞让我们受到极大鼓舞——这证明,食用菌虽小,却可以形成一个大产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如果不能帮农民实实在在赚到钱,不能在农村脱贫中发挥所学,那就连 " 称职 " 都谈不上。帮扶开始后,我和团队把研发出来的 20 多种木耳品种带到柞水,和当地的木耳进行 " 评比 ",不说大道理,而是让农民朋友实实在在看效果,自己说出哪个好。最后,我们一起选了四种黑木耳一种白木耳,白木耳就是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木耳。事实证明,它在改变当地贫困面貌方面,很快发挥了巨大作用。
为了让柞水百姓早日学会种植菌菇,我经常蹲在田里,面对面、手把手教菇农学技术。如今,一年 365 天,我仍是大半年时间在贫困县忙碌着。我快 80 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肯定越来越跑不动了,但我还是要坚持下去。让我自豪的是,在脱贫攻坚最关键的时刻,食用菌发挥了重大作用;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勇于担当、敢于碰硬,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看着乡亲们脱了贫、致了富,新的计划又在我心里产生了。下一步,我会积极推动食用菌的主食化,让食用菌进入千家万户的主食中,改善人们的体质。这样不但能发展大健康产业,也可以在已经脱贫的乡村留下永远不走的工作队,继续用科研成果推动生产。我们科研工作者也要继续努力,加强全产业链创新,让小菌菇更有力地撑起乡亲们的富裕梦。
【追缅 · 逝者】
生命,镌刻在脱贫攻坚史诗中
他们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寨,住过最穷的人家……在脱贫攻坚征程中,1800 多名同志的生命永远定格。
党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永远铭记他们。在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名单中,有两个闪亮的名字:黄文秀、张小娟。她们用所学的知识回报乡土,年轻的身影在人们心中永存。记者走近她们曾奋战过的地方,听亲友同事回忆过往、讲述感召。
黄文秀:因为你,百坭的明天更美好
2 月 25 日,人民大会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正在进行。台下,一位年迈的父亲代表女儿戴上大红花,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女儿名字时,老父亲掩面而泣。
这位 " 缺席 " 的女儿,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这位父亲,就是黄文秀的父亲黄忠杰。


黄文秀 撕纸小像由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青年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撕纸艺术传承人翟天麟创作
表彰大会当天,百坭村数百名干部群众自发聚集在村部,摆开一桌庆功酒,却无心欢饮,因为少了主角——黄文秀。
2016 年,出生于百色老区的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毅然回乡投身老区建设,并于 2018 年初主动请缨到百坭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初来百坭村时,村里尚有 103 户 473 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达 22.88%。黄文秀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带领百坭村群众硬化村道,修建蓄水池,因地制宜发展砂糖橘、八角、杉木等产业。一年后,全村 88 户 418 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 22.88% 降到 2.71%。
然而,当百坭村发展势头正旺的时候,2019 年 6 月 17 日凌晨,黄文秀在返村途中遭遇山洪,献出了年仅 30 岁的宝贵生命。
黄文秀牺牲后,百坭村干部继承其遗志,胜利走完了脱贫长征路。睹物思人,人们愈加怀念黄文秀。" 告慰文秀书记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工作做起来,让百坭村越来越好。" 接棒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杨杰兴如是说。
在百坭村百布屯,一说起黄文秀,80 岁的黄妈南就泣不成声。老人犹记得:" 每次有医生来村里义诊,文秀书记都到家里扶我过去,检查完了又送回来,像亲女儿一样…… "
百坭村党支部书记周昌战感慨:" 文秀书记若能看到百坭村今天的新貌,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今年年初,百坭村两委换届,村委注入了新鲜血液。年轻大学生罗彩航、黄福持当选村委委员。" 文秀书记是我们心中的明灯,我们会朝着她指引的方向走下去,扎根百坭贡献青春力量!" 罗彩航说。
" 年轻人的态度就是乡村的未来 ",黄文秀生前曾在驻村日记中这样写道。如今,一个黄文秀走了,一群 " 黄文秀 " 来了。百坭的明天必定会更加美好。
代女儿领奖归来黄忠杰难掩感动:" 我要用文秀的事迹教育子孙后代,让他们听党的话、跟党走,把青春献给家乡、献给祖国。"
张小娟:你的精神,激励我们在乡村发光放热
" 小娟,我为你自豪,你把最美的年华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 甘肃舟曲县扶贫发展中心主任赵冬梅在电视机前观看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后,百感交集:" 我想,小娟没有后悔过选择这份事业,她爱家乡,爱家乡的人民和这里的山山水水。她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张小娟 撕纸小像由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青年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撕纸艺术传承人翟天麟创作
" 小娟是个勤谨务实的人,活泼但不张扬。" 中央民族大学校友、张小娟大学同学张新宇回忆,2006 年暑假,全班随着蒙曼、段阳萍两位老师赴湖南湘西凤凰县实习,只有张小娟紧盯着桌上的数据和报表一边翻看一边记录,眼里充满了自信和乐观。多年后,她成为县里的扶贫骨干。用同学付丽园的话说,在照片里,她 " 满心憧憬地看着远方,眼中一直有明媚的光 "。
" 听着总书记肯定的话语,脑中回放着走过的扶贫路,心情澎湃。" 赵冬梅感慨。在扶贫一线奋战多年,她也有过迷茫和纠结,张小娟的人生选择给了她巨大触动。" 我们都是扶贫路上的一朵小花、一块石子,愿意为伟大的扶贫事业而奋斗。小娟走了,乡村振兴的任务落到了我们肩头,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发光放热!"
【特写 · 故事】
赵亚夫、葛剑锋:扶贫路上 " 忘年交 "
2 月 25 日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有一对 " 忘年交 " 同时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善港村党委书记葛剑锋捧回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奖牌。
赵亚夫、葛剑锋,一个生于 1941 年,一个生于 1976 年,相差 35 岁的他们如何在扶贫路上相遇?两人是如何带领陕西安塞、江西井冈山、湖北咸丰、贵州沿河等五省六村摆脱贫困的?故事,要从 12 年前说起。
从有机蔬菜到高架草莓,赵亚夫把 " 论文 " 写在了葛剑锋帮扶的善港村——
"40 后 " 与 "70 后 " 的故事从翻土复耕开始
" 你要是能让你们村农田成片、沟渠连通,发展有机农业就还有希望。" 说这话的人是赵亚夫,交谈对象是葛剑锋。
2009 年,葛剑锋回到家乡善港村任村书记,面对全村 2000 多亩农田,他想换条路闯一闯。他关注上了赵亚夫带领茅山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打算试着种植有机蔬菜。
但 " 门外汉 " 难进 " 行内门 "。花了 1 年时间,葛剑锋的有机农业也没什么起色。" 有机农业对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农田连片、沟渠连通、周围没有工业。" 回忆起第三次见面的场景,赵亚夫直言," 我当时不抱太大希望,但被葛剑锋的执拗劲感动了,就让他回去先整整土地。"
说干就干。一回村,葛剑锋挽起裤腿下地下河,带着全村干部清石块通水渠修田埂,7 天完成了 25.6 公里灌溉河渠的疏浚;10 天完成了 276 亩抛荒地的翻土复耕;30 天流转土地 2562 亩。
" 过了一个月,剑锋就带着善港村的航拍图来了,非让我去实地看看。" 赵亚夫说。
" 水稻田松软度很好,可以种有机水稻!"" 忘年交 " 的扶贫故事就这样开始了,赵亚夫成了善港村现代农业发展首席顾问,葛剑锋带领善港村规模化种植无花果、栽种高架草莓、种植有机水稻,千余亩连片的土地很快成了知名的有机生态农业基地。
从点对点帮扶到整村帮扶,他们将目光投向其他省份偏远山区——
" 光我们富了不行,要帮大家共同致富 "
" 剑锋,你说要在这里发展有机农业,我觉得行,但还是有很大困难。既然你说干,那我全力支持。"2018 年 4 月,葛剑锋邀请赵亚夫到贵州省沿河县中界镇高峰村考察调研,为高峰村做产业规划。
高峰村原是国家级贫困村。葛剑锋回忆,刚一进村,帮扶队员傻眼了:牛粪遍地、垃圾乱倒、蚊蝇乱飞,村民世代缺水少地,看天吃饭。在高峰村的见闻,确定了他们从点对点升级为整村帮扶的工作思路。" 光我们富了不行,要帮大家共同致富。" 葛剑锋与赵亚夫商定,善港村有的,高峰村一样都不能缺,还要因地制宜发展更好的产业。
" 一年多时间,赵亚夫为高峰村规划的有机产业园、生态茶园、生态养殖基地全部落地建成,高峰村结出的草莓、葡萄、无花果和善港的一样香甜可口,还为善港送去了高峰的千里茶香。" 随行的产业组队员张兴洪在《驻村日志》中写道。葛剑锋还在腊月里把自己房间的取暖器搬到了大棚,为的就是让最先一批草莓试验苗长好。
2019 年年底,高峰村贫困发生率从 34% 下降至 0,比预期提前 1 年完成脱贫。
像这样的村,他们一共帮扶了 6 个。" 村帮村,更精准。" 葛剑锋说。
把帮扶经验带上讲台," 孵化器 " 提升帮扶新高度——
" 要让更多人昂首阔步,奔向美好新生活 "
去年金秋时节,贵州铜仁沿河县土地坳镇五四村村支书王贵和给葛剑锋打电话说,自己种的有机水稻大获丰收,卖了个好价钱。
2018 年一次考察中,王贵和对葛剑锋说:" 我们村土壤好、水域好、水稻产量高,我想在村里搞块试验田,种植你们的有机水稻。" 说罢,当场加上了葛剑锋的微信。
回到张家港后,葛剑锋立即向赵亚夫请教如何帮助五四村," 觉得可以先寄水稻种子,通过视频教他们播种 "。
为把经验带给更多贫困村,2018 年 5 月,葛剑锋创办了善港农村干部学院,赵亚夫担任名誉院长。他们给自己立下目标:不收额外经济报酬,坚持为每期学员上一堂课,听一次座谈,交流一次经验。
首批学员是来自贵州省沿河县的 45 名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年逾 80 的赵亚夫坚持每星期往返 400 公里给学员上课,风雨无阻;课余时,葛剑锋常常被大家围住,为一个个村把脉问诊。
2018 年 9 月,善港农村干部学院被国务院扶贫办批准为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
" 现场聆听总书记讲话,我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我们既是全面胜利的见证者,也是伟大实践的参与者。" 谈及未来,两人异口同声:整村帮扶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让更多人昂首阔步,奔向美好新生活!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陈之殷、周仕兴、宋喜群、王冰雅、詹媛、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郑晋鸣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本文作者:光明网 文字编辑:查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