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63

主题

0

好友

793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2-5 14:31:43 |显示全部楼层




就像一出 " 连续剧 " 到了剧终时刻,全上海的耐心等待,迎来了一个温暖而又不失圆满的 " 大结局 "。
今天零时,浦东新区周浦镇 " 明天华城 " 小区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当保安撤去警戒线时,尽管已是凌晨时分,还是有居民守候在门口,第一时间走出小区,激动地迎接这颇具仪式感的一刻。


14 天封闭管理,这个 6000 多人的社区始终牵动上海乃至全国人民的心。很多人就像小区居民一样,每天掰着指头算日子,关心着每一次核酸检测的结果,也关心着小区居民的生活起居。这种关心,绝不只是围观看热闹,其中或多或少有一种代入感——抗疫没有局外人,在疫苗尚未上市,与病毒长期共存的日子里,意外不是完全没可能降临在自己身上,如果也成为那 6000 分之一,我们会怎样?


意外滞留小区的网约车司机彭辉和女友重逢
不用等到 14 天,答案已然呼之欲出。这些天,新民晚报记者蹲点一线发回报道,市民网友纷纷加入 " 追剧 " 行列:" 三个宝宝同日降生 "" 消灭土豆 "" 折返跑大姐 "" 一修哥 "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暖心的故事,让人看到 " 明天华城 " 内外守望相助的人情味,也看到一道严格而不失淡定的抗疫防线,带来的有序与心安。


著名疾控专家吴凡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讲了一个故事,让人很有启发。2017 年,美、英等国的业界组织发起了一个 " 全球健康安全指数 ",从 6 个维度、34 个一级指标、85 个二级指标、140 个问题,评估各国保障健康安全的能力,包括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
2019 年,这个指数把美国排在第一位,中国排在第 51 位。今年的专家会因疫情改在线上,一位专家在会上提出质疑,认为这个指标体系有问题——从抗击 " 新冠 " 看,排名并不靠前的中国表现很好,排在第一的美国却表现很差。吴凡当时就提出:这个指数中,还缺一个重要的评估内容,就是 " 社会治理体系 "。
在吴凡看来,公共卫生永远不是单纯的卫生问题,而是个社会问题,考量整个国家的治理体系,从上到下,包括基层的、最小的社会单元;还有治理能力,就是关键时候,能否组织起来。


这个故事,不由让人回想起我们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在抗疫中许许多多震撼人心的镜头。最近的一个,当然就是 14 天前那个无眠的夜晚," 明天华城 " 的居民们在路灯的微光下,有序排队进行全员核酸检测的画面。一位小区居民拍下这一幕发了朋友圈,很快引来刷屏,人们纷纷点赞:这就是上海。
当时,一位居民在核酸检测后在网上动情留言:" 慢慢走回家的路上,回头看一看这么多辛勤奉献的医护人员、工作人员们还在默默付出,11 月底的初冬凌晨,天格外冷,但是灯光下英雄们的身影异常高大,他们在为抗疫而战、为明天而战。"


无论是彻夜辛劳的工作人员,还是理解配合的居民,他们都是这座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疫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这些天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本土散发病例,上海及时调整防控政策,堵上 " 物传人 " 漏洞,同时用最精准的区域防控,将疫情对市民生活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虽然我们偶尔还是会焦虑,会忧心,但其实大家都明白,抗疫近一年,上海已经探索、积累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隔离、追踪密接人员、甄别风险的防疫措施,个人防护知识也已成为全民素养,只要认真执行,我们就能像张文宏医生说的那样,始终 " 跑赢病毒 "。


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封闭 14 天的明天华城,就是这样的 " 一滴水 ",透过它,我们看到了上海抗疫手势的精准,城市治理的精细,党和政府的努力,基层干部和志愿者的默默付出,还有这座城市的精神与品格……
今天," 明天华城 " 的居民们终于可以走出小区,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回望封 " 城 " 时光,不能说是一段愉快的记忆,但相信这座 " 城 " 里曾经上演过的那些点滴温暖,必将成为城市记忆,留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来源: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潘高峰)
图片:首席记者萧君玮 摄
栏目主编:秦红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文字编辑:李林蔚 题图来源:上观图编 图片编辑:雍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