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42

主题

0

好友

748

积分

高级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3:25: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 十三五 " 期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 雾霾少了 "" 环境美了 ",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切身感受。
生态好,发展才会更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背后,是我们这个拥有 14 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坚定走上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武晓娟 / 摄)
" 擦亮 " 蓝天 走绿色发展之路
" 十三五 " 期间,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 " 擦亮 " 蓝天,很多地方不再把生态环境保护看成是给发展 " 拖后腿 ",而是将绿色发展作为新机遇和抓手,努力走出一条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赢之路。
在河北省迁安市的市标广场,用不锈钢打造的 " 铁原子 " 城市雕塑静默矗立。迁安拥有丰富铁矿,一度钢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钢铁让当地人富了起来,也曾让当地群众饱受空气污染之苦。
去产能成为河北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之策。自 2014 年以来," 钢城 " 迁安累计压减 1000 万吨铁、1000 万吨钢的产能。同时,当地钢铁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并不断延伸产业链,开发新产品,提升钢铁产业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近几年,迁安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迁安市的绿色转型并非个例," 十三五 " 期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超低排放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光伏、风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 23.4%。
" 蓝天白云更多,清新空气常在 " 正成为现实。今年 1-9 月,全国 33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 87.2%,一些城市已经较大幅度提前完成 " 十三五 " 目标。


大理洱海(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武晓娟 / 摄)
保卫碧水 壮士断腕动真格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以往,我国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代价,导致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洱海是大理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 母亲湖 "。近年来,随着大理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外来人口逐渐增多,餐饮客栈服务业快速发展,加之洱海流域截污治污设施基础薄弱,以致污染日益加重。
为还 " 母亲湖 " 一份健康,近几年,大理壮士断腕,全面打响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等攻坚战。2017 年 4 月,洱海迎来史上最严整治,洱海核心区所有餐饮、客栈一律暂停营业,配合整改。2018 年 6 月,4400 多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建成,实现了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
动真格也见了真效果。随着整治工作不断推进,洱海水质得到了极大改善。2017 年洱海水质实现 6 个月Ⅱ类,2018、2019 年连续两年洱海水质实现 7 个月Ⅱ类,今年 1 至 5 月洱海水质为Ⅱ类,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向好。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助推了全域旅游发展,2019 年大理州共接待游客 5300 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 941 亿多元,均实现同比增长。
应该说,水污染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向水污染宣战,应成为个人、社会、政府的共识。一方面,要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另一方面,政府要严惩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和违建项目,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严格控制各类环境风险。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武晓娟 / 摄)
守护净土 精准治污下功夫
富饶肥沃的土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藏。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才能让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地域性、长期性等特点,因此在治理上就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开展修复,避免盲目 " 一刀切 "。
保障耕地安全,才能 " 吃得放心 "。目前,我国已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四年负增长,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75%。未来,还要将污染耕地修复纳入生态建设长远规划,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配套政策扶持,如通过国家专项基金,对以净化为目标的耕地修复工作给予启动资金和相关政策支持,减轻地方政府压力。
严格建设用地准入,才能 " 住得安心 "。要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做好污染状况调查、监测和评估。对存在污染风险的地块,不一定急于修复、急于使用,如果不能确保安全就坚决不用,特别是不能作为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离不开资金、技术等要素的保障,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监督。由于土壤污染的特点使得其很难引起关注,还应加强土壤污染的科普与宣传,增强全社会保护土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土壤污染防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人都是受益者。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汇聚全社会的磅礴力量,久久为功向前进,我们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经济日报 - 中国经济网 武晓娟)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 -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 cepl#ce.cn(# 改为 @)。详见经济日报 -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向着目标冲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 畅快呼吸 "
以水而定 量水而行 做 " 活 " 水生态保护文章
(责任编辑:李焱)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本文作者:中国经济网 文字编辑:查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