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42

主题

0

好友

746

积分

高级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12:15: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五原路 " 铭言生鲜 " 二楼,一大堆颇具地方特色的扶贫产品展销台旁边,小韩正在耐心地冲泡咖啡。
" 尝尝,味道怎么样?" 小韩给前来参观者递上一小杯咖啡,带着一脸自信:" 这是云南的咖啡豆,不比进口豆子差吧!" 在氤氲的咖啡香气里,小伙子讲起了他们在云南扶贫的故事。" 我们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有咖啡庄园,教当地农户种咖啡…… "
小韩说的咖啡庄园,属于 " 庄游 " ——晋太元中(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这是一家用众筹模式帮用户在世界各地寻找优质产品的创新型企业。和 " 庄游 " 一样,当全国上下都在致力于脱贫攻坚之时,上海很多民企也都扎根贫困地区,在寻找自身机遇的同时,帮助当地发展。
据全国工商联 " 万企帮万村 " 精准扶贫行动台账统计,截至今年 6 月底,上海 488 家民营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帮扶全国 1334 个村,受帮扶人数 37.86 万。其中产业扶贫(村级)项目总额 4.25 亿元,消费扶贫采购销售 1.3 亿元,就业扶贫发放工资 6500 万元,公益扶贫捐款捐物近 1.08 亿元,技能帮扶投入 321 万元。
" 寻宝 ",首先是一门生意
" 云南的咖啡名气不大,但其实星巴克、雀巢等跨国咖啡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也在用云南咖啡豆。"" 庄游 " 创始人于奇楠说,贫困地区有丰富资源,对于他们这家以 " 寻宝 " 为核心业务的企业,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但可惜的是,当地都是农户散种,种植水平不高,品控是个难题。"
为了掌控品质," 庄游 " 将触角延伸到了田间地头,在国内外或买或租 " 拿下 "60 多个庄园基地,产品涉及葡萄酒、橄榄油、坚果等。生意好的庄园," 共享用户 " 数量甚至高达两三万。" 我们引入直播,实现客户对庄园的现场考察,并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庄园环境、肥沃度、管理能力等百余项指标进行鉴定,最后交由客户定夺。"
2017 年," 庄游 " 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与当地企业合作种植了 1500 亩咖啡基地。通过农户契约耕作、提前预付费形式保障农民增收。当年在网络上预售时,产品大卖。2018 年 6 月,庄游二期咖啡园拓建 1000 亩。两年中,庄游解决当地就业 500 人以上,使得拉祜族农民每户增收约 3000 元。


庄游在贵州的 " 小黄姜 " 项目。
" 寻宝 " 是不少民企参与扶贫的 " 切入口 "。对追求利润的企业来说,这首先是一门生意。
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的 " 寻宝 " 地在新疆喀什。这家农业领域的上海龙头企业成立于 1995 年,做南北货起家,也是上海第一批援疆落户喀什的企业。2011 年至今,新疆闽龙达已拥有 1200 亩有机红枣种植基地以及占地面积 340 亩的生产加工产业园,打造了 4 条产线包括干果类、炒货类、花茶类及 FD 冻干类产线。
" 喀什地区的水果资源得天独厚、遐迩闻名,但水果很难运出来,附加值也不高。" 闽龙实业董事长郑金龙告诉记者,2018 年,他们引进了国际上较为先进的 FD 冻干技术和设备,进入深加工领域,提高初级农产品附加值。" 现在大量盛产的苹果、冬枣、甜杏、西梅、哈密瓜、无花果等都可以深加工,新鲜、美味且营养不流失,既解决了鲜果来不及卖、难储存的问题,又可满足上海市场的消费需求。"
与农产品企业相比,上海绿赛可实业有限公司寻的 " 宝 " 有些特别——甘蔗渣。云南临沧耿马县是产糖大县,当地大规模种植甘蔗,每年产生废蔗渣 40 多万吨,只能通过焚烧或者堆肥处理,无法实现经济价值,还造成环境污染。" 其实蔗渣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是很好的工业原料,但蔗渣是‘抛货’又容易腐败,不易运输,就地建厂是最佳选择。" 绿赛可公司总经理童钧说。
绿赛可建在耿马县的工厂,对蔗渣进行精制、改性、模压等,生产出可降解餐饮具、包装材料等,不仅解决了废渣处理难题,变废为宝,而且延伸了传统甘蔗加工产业链,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据童钧介绍,这些模塑产品在一定自然环境下可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因而受到大型连锁快餐企业欢迎,并且 " 随着国内‘禁塑令’的进一步严格执行,可降解产品市场前景乐观 "。


绿赛可在云南的车间。
" 冲突 ",在融入中找寻相处之道
童钧至今清楚记得,初到耿马,县里没有一个成形的工业区,县委书记指着一个山头说," 这里以后就是我们的绿色工业园 "。童钧抬眼望去,远处蓝天白云,近地里牛儿闲庭信步,感叹风景宜人之余,心里有个大大的问号。
" 不要把工资都发了,不然第二天你可能见不到工人了。" 在没投资前,童钧是把这句话当笑话听的,没想到后来真应验了,让他哭笑不得。在贫困地区扎根的上海民企几乎都遇到过:一些工人拿到工资,就决定给自己放个假,等钱花完了再来上班。
当外来企业带着技术、带着市场规则来到当地,从未走出过大山的人们进入了工厂,来自文化和观念的 " 冲突 " 不可避免。" 你要把流水线、产业工人那一套强加给他们,等于是要推翻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这太难了。" 一家民企负责人感慨。" 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大家处于不同‘频道’,理解、融入和改变,都需要时间。"
一枚小小的青刺果,让本草相宜化妆品有限公司的周嘉燕清楚意识到这种差距。香格里拉地区维西县的青刺果是当地特产,当地人将其制成茶叶,或炼为青刺果油,平日里烹饪美食、凉拌调味。本草相宜决定选用青刺果为原料开发身体乳,特意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提出购买青刺果油。
" 我们需要的是冷榨油,但当地习惯热榨。" 周嘉燕说," 先后两次,贫困户提供的都是热榨油,因为他们觉得只要是青刺果油,怎么榨都没区别。两次,我们都买下了,然后倒掉了,再耐心告诉他们其中的差别。" 两次之后,对方终于意识到企业要的是 " 冷榨的 " 青刺果油,学着按照企业的技术要求去做。
童钧在考察时就发现,耿马当地中年居民外出务工人数并不多,他们一方面担心无法照顾家庭,另一方面也害怕外面的不确定性。" 我们投资的蔗渣模塑项目,可以在家门口提供工作岗位,项目刚开建就有人来打听招工情况。" 童钧说,考虑再三,企业决定选择半自动设备,把非技术工作拆解成简单动作,这样可以吸纳更多当地居民就业。


闽龙达在新疆采用 " 企业 + 基地 + 农户 " 发展模式。
培养合格工人,闽龙达在喀什花了 9 年。郑金龙还记得多年前招聘的第一批员工到岗,公司培训人员一遍遍叮嘱包括生产卫生的规章制度要求,手把手教生产车间的各种设备工具操作、工艺流程等。" 如今,这批员工已经彻底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质的飞跃。"
多年后,闽龙达总结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法。其中提到," 讲诚信 " 的工作承诺," 双学双比 " 的竞争制度," 讲团结 " 的精神生活。其中更具体到," 一周 5 个工作日、每天 8 小时工作制 "," 按时上下班、按时休息,有免费的食堂,忙季加班有加班费,不拖欠工资 "," 定期开展‘说说心里话’ " 等。
在慢慢摸索中,上海民企也找到了适合当地的 " 共生 " 模式。比如闽龙达的 " 企业 + 基地 + 农户 " 农业发展模式,庄游的 "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 利益链接机制,本草相宜的 " 园区 + 企业 + 农牧民 " 的利益联结机制。叫法不一样,模式大同小异,也就是实现了公司、技术或经营团队,以及当地农民的利益捆绑。
销售,打通线上线下渠道
解决了生产力后就是销售问题。
" 只有销售打通了,生产才能更兴旺。" 郑金龙说。依托闽龙实业,郑金龙在上海和全国的大型连锁卖场、超市以及高端购物商场都铺设渠道为固定销售展示窗口,实现 " 东店西厂 "。
同时,闽龙实业组织农产品大联展和线上线下推广销售,借力 " 互联网 +" 入驻天猫、京东等知名电商,全面对接市场需求。去年底,在市合作交流办和市援疆指挥部推荐下,推出 " 援疆扶贫大礼包 ",以优惠价格把贫困户优质农副产品奉献给上海市民。
面对当地农特产品市场认知度低、营销体系缺失等难题,庄游的技术研发团队—— " 爱买买 ",提出 " 小程序 + 精准扶贫 " 的概念,研发出线上帮扶小程序——民企对口扶贫展销商城。" 手机拍几张图片,动动手指就能帮当地贫困户快速开店铺,极大解决贫困地区农民不会在网上卖东西的苦恼。" 于奇楠说,这种 " 傻瓜式 " 的小程序,能方便当地商家展示自家原汁原味的产品,清晰反映市场对产品的反馈,让商家及时调整商品。
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包装和物流也是问题。铭言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致说:" 一车蔬菜运来,我一尝,口感是真不错,可是长途运输,卖相不行了。我就知道,需要帮他们在流通环节做点事了。" 成立于 2016 年铭言食品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经营智慧微菜场和生鲜零售的企业,也是这次民企消费扶贫展示产品展销活动的场地提供方。
" 铭言生鲜 " 与湖北恩施、陕西榆林、云南等地合作,将当地优质特色农产品引入销售平台,减少了农产品疏通中间环节,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疫情期间," 铭言生鲜 " 还引入贵州遵义扶贫产品,每天直发 30 吨蔬菜。
" 之前,我们在每个门店都设了扶贫产品专柜,这次专门辟出一个展示区域。" 刘兴致指着这些来自云南、贵州遵义、新疆喀什、青海果洛、西藏日喀则、三峡库区万州、夷陵、湖北恩施等地的农产品说,希望这次尝试能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与上海市场的产销对接。
共赢,激发当地内生动力
回望几年的扶贫之路,几名民营企业家都很感慨:民企参与扶贫不是做慈善,是寻求共赢。
在市工商联副主席汪剑明看来,民企将自身优势和对口地区实际需求结合,在发掘优品、产业链打造、渠道拓宽等领域深耕细作,企业和当地政府、居民实现共赢,这才是可持续的。" 对企业来说,这不仅是生意,还必须有情怀,更要有责任感。"
去年,新疆闽龙达挖空心思帮当地贫困户找活干、增加收入。" 那边的桑树是房前屋后随意种的,桑葚熟了没人收,没有形成商品。杏子熟了也来不及卖,大量烂在树下,我们就优先收购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桑葚和鲜杏。" 为了方便贫困户送货,闽龙达除了在工厂设置收购点,也在各县定点设置收购处,还带去采摘用的箩筐分发给贫困户。去年底泽普脱贫摘帽,郑金龙又在莎车县投资打造了第二个工厂,主要开展 " 巴旦木油深加工 " 产业项目。目前工厂产能可达 3000 吨,力争产值达到 1 亿元。
相宜本草在寻找道地红景天用于产品开发时,发现野生红景天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濒危困境。而后,相宜本草决定与专注红景天种植研究十余年的西藏农科院合作,尝试红景天人工种植,保护珍稀中草药。几年里,相宜本草先后在西藏山南洛村和索珠乡建立两个红景天人工种植基地,种下 8 万株红景天幼苗,激励 1200 余户村民参与中草药种植与管理。
" 深入当地之后,就会对当地产生感情,希望当地越来越好。" 这些参与扶贫的上海民营企业家不约而同提到,要激发当地发展的内生动力,还要靠培养当地人才并留住人才。
2017 年,相宜公益基金会启动 " 青年人才成长计划 ",挖掘资助和培养贫困地区青年人才,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与实践方案。25 岁的白玛曲宗是西藏山南洛村青年,大专毕业后立志回乡建设,但没有稳定工作收入。相宜公益基金会考察后,将白玛曲宗列为培养对象,给他资助并将他选送至西藏农科院,跟随红景天种植专家学习种植技术。经过 1 年学习和深造,白玛曲宗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幼苗接种技术,成为当地村民的技术指导。
在喀什,闽龙达开展了 " 接地气 " 的技术培训,长期聘请专家指导果树管理,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技工,不出家门就能学到技术,甚至吸引周边地区的农民来培训学习。在临沧,绿赛可联合当地学校,一方面从职校毕业生中培养公司青年骨干,同时鼓励毕业生在本地自主创业,并为他们提供信息和机会。在普洱,庄游建立了咖啡培训学院,为行业输出了更多专业人才,也为当地咖啡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 好人才拥有好技术,好技术造就高品质。人才带动品质升级,未来就更有希望。" 郑金龙很有信心地说。
栏目主编:张骏 本文作者:张骏 文字编辑:张骏 题图来源:为中草药种植农户提供培训,本草相宜公司提供
文内图片均为上海市工商联提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