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74

主题

0

好友

628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0-5-13 01:20:32 |显示全部楼层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tag.
"2 月 7 日,下着小雨,带着满满的能量我和队友们来到了武汉,疫情的第一线就是我们的战场。到达集结点后,大家整理了行囊,队友帮我剪掉了长发,我的使命要我必须健康,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进行救治。穿脱隔离衣是个大工程,进入隔离区 3 小时以后。我的眼镜和防护面罩就起了一层水雾。为了节约防护用品,我们坚持了 6 个多小时,出隔离区时衣服已经全部湿透。闷热、疲惫饥饿,大家都没有放在心上,互相打气是我和战友们的日常…… "
5 月 12 日下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的 9 号帐篷中,《方舱记忆:万众一心抗疫情》新书发布会让人们仿佛置身于武汉方舱医院紧张、艰苦又充满浓浓情意的现场。援鄂医疗队员、被患者亲切称为 " 黄药师 " 的黄国鑫念起书中这段战友的记述,那是山东省援鄂医疗队队员黄琳琳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写下的。


大规模方舱医院诞生于武汉疫情最严峻、艰难的时刻。武汉市充分利用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大空间、大容量的既有建筑,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小成本完成了建设和改造。从开舱到休舱,武汉的方舱医院共开放床位 1.3 万余张,收治轻症患者 1.2 万多名;来自全国的 94 支医疗队,8000 多名医护人员援助方舱。这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创造的 " 中国经验 ",成为世界医疗史上的一次创举。
2 月 3 日,东方医院建制创建的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接到指令,组建 53 名队员、10 辆医学救援车载移动医院,驰援武汉。2 月 4 日晚抵达的他们是最早到达 " 武汉客厅 " 的救援队之一,随后仅用 3 个多小时完成了 25 顶帐篷的移动医院搭建。这些帐篷在方舱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承担了除患者收治外的几乎所有运行工作。


紧急驰援武汉的国家紧急救援队车辆如今安静停在东方医院南院内
在方舱医院,医患从陌生到熟悉,渐渐形成彼此信任、彼此扶持、彼此鼓励的命运共同体。《方舱记忆:万众一心抗疫情》分 5 个篇章,包含医护随笔 25 篇、患者感想 11 篇、家属寄语 9 篇(6 篇文章,2 幅画,1 幅字),志愿者心得 5 篇,一线采访 9 篇(患者 5 篇、志愿者 4 篇),真实反映了不同背景群体在方舱中的生活、工作状态。正如主编之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赴武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副领队王韬所说,这不仅是一场单纯的抗 " 疫 " 之战。《方舱记忆》中的一张张照片、一份份手稿让人们看到,医护人员不仅给予专业的医学看护,更送上一份心理安抚,他们用耐心、细心、信心温暖患者,让患者从紧张、担心、焦虑到平和、自信、阳光……


《方舱记忆:万众一心抗疫情》中收录的部分手稿
东方医院护士查韵记得,去武汉前收拾行李时,女儿问她:" 妈妈,你害怕病毒吗?"" 怕。"" 那害怕就不要去了啊,你为什么还要去?" 女儿带着哭腔问。沉默许久,查韵回答:" 因为妈妈是护士,这就是妈妈的工作。" 新书首发恰逢护士节,查韵感慨:" 转眼间,从事这份职业已经 14 年了,我们有一个美好的名字:白衣天使。在此次疫情中,我们又有了更为特殊的名字:逆行者。"




《方舱记忆:万众一心抗疫情》中收录的方舱工作场景
" 开舱第四天,长长的办理入院队伍中有位阿姨脸色通红,护士们立即上前询问,搀扶她坐下,给她量血压、测体温,一位瘦弱的护士一把提起了十几斤重的生活用品。阿姨高烧不退,没有胃口,只想吃点流质。焦急的护士拿起话筒在广播中问道:各位舱友手头有没有牛奶、藕粉?不到一分钟时间,阿姨的床头柜摆满了各种牛奶、藕粉和麦片。后来,阿姨病情逐渐好转,还在舱里组织的读书会上拿了小奖品——一支洗手液。这些发给患者的奖品,其实是医疗队员们拿出的自己为数不多的生活补给品。有位老先生和夫人双双感染,住在不同区域。每隔一小时,爷爷都会准时到婆婆那儿报到,给她削个苹果,看看她有没有好好吃饭吃药。那天老先生过生日,恰巧也是舱里陶警官的生日,大家一早开始准备蛋糕、布置场地,医生、护士、舱友们欢聚一堂。老先生说,这个生日终生难忘。"《方舱记忆》执行主编之一、东方医院(南院)综合监护室护士长高彩萍是 " 武汉客厅 " 备受患者欢迎的 " 文体委员 "," 感人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方舱上演,鼓励着每一个前线抗疫者。我们把这些故事收集起来,成为这本《方舱记忆》。"


《方舱记忆》执行主编之一、东方医院(南院)综合监护室护士长高彩萍
在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前夕组建的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是全球首支通过世卫组织认证的国际应急医疗队," 全建制、全功能、全天候 " 是这支队伍的特点。" 在武汉前线的工作证明了这种建制的优势。" 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说,通过武汉抗疫,医疗队进一步完善功能,增设了负压监护室和负压转移担架," 这支队伍不单是东方医院的,更是上海、中国的救援实力、人道主义精神的缩影 "。


《方舱记忆》主编之一、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


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的移动医院
" 上海疫情防控有三股力量,一是医疗救治,二是疾病预防,三是健康科普,这三股力量都十分重要且可以打通融合。" 上海市卫健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说,从某种程度而言,《方舱记忆》就是医疗、预防、科普有机融合的上海防疫模式的直观体现。


除了纸质书,《方舱记忆》音频专辑同步上线喜马拉雅 APP,由一线医护人员和 29 位喜马拉雅 " 头部主播 " 共同有声演绎,上线半天播放量超过 60 万次。由东影传媒有限公司和东方医院合作的科教纪录片《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移动医院解密》本月 16 日将在上海纪实频道首播,并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举行放映会。
文字、声音、影像,共同构筑难忘的 " 方舱记忆 "。正如《方舱记忆》出版方、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总编辑张树所说,这是几十人、几百人的记忆,更是国家、民族的集体记忆,普通的中华儿女身上展现的人性光辉,汇成最闪亮的中国精神。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施晨露 黄杨子 文字编辑:施晨露
视频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移动医院解密》片花题图为黄国鑫在《方舱记忆》首发式上朗诵战友的记录图片来源:出版方提供、施晨露 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