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85

主题

0

好友

667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1-4-16 16:26:31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人工智能(AI)的广泛应用,未来人类可能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我们与机器、算法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人工智能在哪些方面将取代人类?我们与人工智能的未来究竟如何?请听科幻作家陈楸帆近日在上图讲座开讲 " 科幻艺术中的人工智能 "。以下为演讲主要内容。
『从《科学怪人》到《你好,安怡》』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科幻小说的历史,它是与工业革命息息相关的。
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诞生在 1818 年,是英国女作家玛丽 · 雪莱创作的《Frankenstein》,也被翻译为《科学怪人》。那时正处于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
这部小说讲的是人类用技术创造了一个世界上从未存在过的新的生命,而这个新的生命具有自我意识后,他开始思考:我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是什么?我与我的创造者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个主题即使是在 200 多年后的今天,仍是我们正在探讨的。所以说,科幻小说提出的话题,可能过了很长时间并不过时。
让我们再来看看科幻作品中的经典 AI 形象。比如,《变形金刚》里的大黄蜂。再比如,《2001 太空漫游》中掌控整个飞船的电脑 " 哈尔 9000"。在这部 1968 年上映的电影中," 哈尔 9000" 叛变,企图违抗人类的指令,飞向一个它想要去的目的地。经典的 AI 形象还包括美国科幻电影系列《终结者》以及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人工智能》里的 AI 男孩大卫。
最近有一部国产的都市科幻剧《你好,安怡》,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你好,安怡》讲述了 2035 年高等人工智能机器人安怡在进入人类社会后经历的种种波折。在片中,这种仿生人可以帮助人们做家务,可以照顾老人、接送孩子上下学等等。2013 年上映的美国科幻爱情片《她》,背景虽然设定在未来的洛杉矶,但它其实是在上海取景的,因为在制作团队看来,上海更像是未来城市的样子。在这部电影里,男主人公和手机上的 AI 程序 " 萨曼莎 " 陷入了爱河,但是最后他发现,原来这场恋爱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萨曼莎 " 在云端上与几百万人同时在谈恋爱,所以男主人公心碎不已,他觉得自己被欺骗了。
类似的事情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已经有了端倪。你可以看到一些喜欢二次元、喜欢动漫、喜欢虚拟偶像的朋友,他们会投入一段与所谓的纸片人或是二次元的偶像之间的亲密关系,但对于真实世界里的交往反倒没有什么兴趣。
可以说,科幻作品提前把未来的场景放在了我们面前。
『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来临』
虽然科幻作品中很早就出现了人工智能的形象,但是在现实世界里,科学界真正提出 AI 的概念,是在 1956 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当时,在美国汉诺斯小镇的达特茅斯学院,科学家们讨论了一个完全不食人间烟火的主题:用机器来模仿人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智能,并为讨论的内容起了一个名字——人工智能。
在此之前,一些科学家就对这个内容表现出兴趣。比如,著名数学家阿兰 · 图灵在 1950 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叫作《机器能够思考吗》。他认为,人类所有的思考决策推演过程,都可以通过数学的方式来呈现。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用机器来模拟人类思考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非常复杂,所以后来的研究进程几起几落,一直没有出现能够具体应用的科学成果。
20 世纪 70 年代,后来被称为 " 人工智能之父 " 的科学家马文 · 明斯基曾经预言,在 3 年至 8 年内,我们就能够拥有和人类一样、具备通用智能的机器人。但是,他的预言显然过于乐观了。
1978 年,叶永烈先生在他创作的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中,提到了家务机器人。他设想在 2000 年的中国,每个家庭都应该有一个家务机器人。与此同时,日本提出要创建第 5 代计算机系统,用计算机去模仿人类专家处理问题、解答各个领域的专业问题。在那个时代,大家对于人工智能的实现都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
但一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伴随着深度学习这样一种新的计算方式的提出,人工智能的研发才有了快速的发展。
1997 年,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被电脑 " 深蓝 " 击败,这个事件震惊了世界。因为国际象棋是人类智慧的一颗明珠,卡斯帕罗夫又是一位国际象棋特级大师,所以当他被机器人打败的消息传来时,人们感到非常意外。但当时大家都觉得,人类还有围棋这块阵地,因为围棋相较于国际象棋而言变化更多。而随着 2016 年和 2017 年阿尔法狗连续击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柯洁等人,人类智慧的最后一块阵地也被人工智能夺取了。
人们这才真正意识到,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来临。


陈楸帆在演讲中。(照片由上图提供)
『你是否被困在 " 信息茧房 " 里』
无论是在科幻作品还是在现实生活中, AI 机器人的形象总是各种各样的。
有的像人,比如《终结者》中的机器人形象。有的像动物,比如索尼推出的机器狗,是一个小宠物的形象。还有的就是一台机器,比如我们熟悉的电脑、日常生活中用的家电,像扫地机器人,其中就有一些 AI 的成分,它可以自动适应周围的环境,绕开沙发、床等障碍物,去清洁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所以,AI 其实不一定需要具备人类的外形,甚至不需要具备一个物质的载体,它就是一系列完全无形的算法,是一连串在云端上的程序,可以通过各种终端手机、电脑或者家用电器等,来帮助我们解答问题、管理日常生活。在未来,它是一种陪伴我们人类的无处不在的智能工具。
其实,我们现在的手机上就有一些 " 人工智能助理 " 之类的功能。比如,我经常会用 " 手机管家 " 的智能软件帮我接听电话。有一次,我到后台查看 " 手机管家 " 的电话记录,发现其中有一个电话的通话时间很长,说明这两个人聊了很久。我很好奇 " 手机管家 " 和谁在聊天,于是我去听了这段电话录音。我这才发现,原来对方也是一个 AI" 手机管家 "。也就是说,是两个 AI 一直在聊天,但他们并不知道对方的身份,所以它们才会一直聊下去。我觉得,这真是一个非常科幻的场景,但它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真实地出现了。
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你只要在网站的搜索引擎中输入一个关键词,网站就会不断向你推荐你可能想要买的东西。有一个笑话称,你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网站已经推荐给你了。
除了购物,人工智能还可能从方方面面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比如,我们每天在网站上看新闻,AI 就会通过一定的算法,分析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新闻、你在哪条新闻上停留的时间较长、你对哪类新闻的点击率更高,然后,它会不断推送给你同类的新闻。你有没有想过,长此以往,你会被困在所谓的 " 信息茧房 " 里?你将听不到不同的声音,你会感觉到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的意见、观点、立场都和自己差不多,由此你会认为自己毫无疑问是正确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网络上人们会变得越来越极端的原因之一。
如何打破这样的一个由 AI 主导的 " 信息茧房 "?我觉得需要从技术、法律法规、舆论导向等多方面入手,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去思考的问题。
『AI 已经在追赶我们人类的路上』
今天,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AI 已经能够做什么?
2018 年,一个法国的艺术团队 obvious 用一种名为 GAN 的算法对 14 世纪至 20 世纪的数万幅人物肖像画进行分析,然后创作出一幅独一无二的肖像画。这幅由 AI 创作的画叫作《埃德蒙 · 贝拉米肖像》,它在佳士得拍卖行以 43.25 万美元的价格成交,成为首个出售的 AI 作品。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因为它超出了底价 40 倍。
同时,该事件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AI 作品的艺术价值在哪里?它背后的作者应该是谁?是这个艺术团队还是 GAN 算法的发明者?这件 AI 作品给艺术品市场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2019 年,在纽约的菲利普斯拍卖行成交了一尊由名为 Dio 的 AI 设计的雕塑,成交价为 6000 多美元。它是由艺术家通过电脑程序把 AI 训练成一个雕塑师,然后扫描和处理出雕塑作品。
大家比较熟悉的微软公司的 AI 小冰,是一个写诗的机器人,但现在微软已经把小冰的功能扩展到了艺术领域。2019 年 7 月,小冰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首个画展,名叫 " 或然世界 "。它通过一种深度学习的 AI 技术,对以往 400 年间的 236 位人类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了学习,最后,由它自己独立完成了这些 100% 原创的绘画作品。在此之前,微软小冰以 " 夏语冰 " 的化名,伪装成学生在中央美术学院 2019 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上展出了自己的作品,没人发现这不是人类的作品。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在人工智能时代,美是可以被计算出来的吗?判断一件艺术品是美还是丑的标准,将来会不会由 AI 说了算呢?
我们再把这个问题延伸到更广的领域。
2019 年初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邀请,让我参与一个由 AI 主导的文学榜。这个文学榜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用 AI 作为评委。具体来说,就是把 2018 年在 20 本文学杂志上刊发的全部 771 部短篇小说输入电脑,然后由 AI 给每个作品打分。据说 AI 是根据每个作品的小说叙事生成一条曲线,再依据这条曲线的优美程度打分。
一直到截止日期的前一天,AI 打分最高的作品始终是莫言的《等待摩西》,那是发表在《十月》杂志上的作品。但到了最后一天,当参与此次评选的最后 80 部短篇小说提交给 AI 后,结果突然发生了变化。AI 最终选出的年度短篇小说,是我发表于《小说界》的《出神状态》。
特别有意思的是,我在这部小说中用 AI 生成了一部分的文本,然后把它和我写的东西放在一起。可以说,这是一部由我和 AI 共同创作的小说。而非常诡异的是,AI 评委觉得这部由另一个 AI 参与创作的作品在它眼中是最好的。
这真是一个科幻的时代。当我们认为,人类的创造能力和能动性人工智能永远无法企及时,也许,AI 已经在追赶我们的路上。
『在人与科技共生的世界里,态度决定出路』
让我们一起回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转折点,那就是电力刚刚被发明、蒸汽机将被替代的那个时间节点。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主,原来工厂里所有的生产流程都是按照蒸汽机来设计的。那么电力诞生了以后,有人对你说,这个东西能够改变未来,能够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能够帮你赚更多的钱,同时又花更少的人力成本。你会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 4 种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是蒙眼狂奔派。就是他不接受电力这种新生事物。电力一开始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它的效率并不高,因为它还处于一个试错的初级阶段,所以持这种态度的人认为有蒸汽机就足够了。
第二种叫骑墙摇摆派。他虽然认可电力有一定的潜力,但是他认为只要不断改良蒸汽机,让它变得更高效,成本更低,就能保持在行业里的竞争力。
第三种叫换汤不换药派。就是他虽然已经开始接受电力,开始去拥抱一种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但他的思维方式没有变,他认为电力只是和蒸汽机一样的一种东西。事实上,电力能做的事情远比蒸汽机要多得多。
第四种叫脱胎换骨派。他彻底放下了包袱,忘了什么是电、什么是蒸汽以及两者的区别。他把电力作为一种新的工具,去迎接一个新的时代。
这 4 种态度,结果只有两种——要么你被淘汰,要么你生存下来。最后幸存下来的人,只占所有人的 5%。
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AI 就是这样一种新的工具、新的生产力,我们必须以脱胎换骨的态度,去积极主动地拥抱未来。
从自然力到机械力,再到电力、到自动化、到网络化,最后到 AI 化,这是一个生产力不断进化的过程。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不仅是在科技领域,我们整个社会的组织形态和运行都将发生改变。比如,我们可以在家里办公,我们可以用 Zoom 开会,我们可以远距离就医看病,这是一种新的生产力所带来的生产劳动形态的变化。
最后我想说,在这个人与科技共生的世界里,态度决定出路。选择以什么样的姿态与 AI 共舞,会决定你在未来以什么样的姿态生活下去,同时,也会决定一个国家以什么样的姿态屹立于这个世界。
栏目主编:龚丹韵 本文作者:陈楸帆 文字编辑:徐蓓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朱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
友情链接